来源:人气:8081更新:2025-11-09 14:08:37
2024 年的剧集市场呈现鲜明分水岭:三部 S + 级流量古装剧集体遇冷,播放量冠军仅 2000 多万,市场大盘迟迟未能突破两亿,而短剧却以 504 亿的年市场规模强势逆袭,甚至超越电影全年票房总和。这场长剧与短剧的博弈中,成毅曾引发争议的言论如今意外应验,也揭开了行业深层变革的序幕。
长剧遇冷:大制作难敌观众 “耐心危机”
近期开播的《天地剑心》《水龙吟》《暗河传》三部 S + 古装剧,本是市场寄予厚望的流量之作。制作层面不乏亮点:《天地剑心》主打 “无误会” 清爽剧情,跳出狗血套路;《水龙吟》《暗河传》则画风精美、特效耗资不菲,放在以往堪称热播潜质股。
但现实数据却格外冰冷。这三部剧不仅播放量未达预期,各项衍生数据也全面拉垮,甚至不及部分短剧的表现。根据行业数据显示,2024 年头部长剧集热度均值同比下降 7.35%,口碑均值也同步下滑,“古偶灾年” 的论调在观众间广泛传播。即便有流量明星加持,甚至被视为 “扛剧生” 的成毅主演《天地剑心》,也未能扭转长剧市场的低迷态势。
网友讨论中,“节奏太慢” 成为长剧扑街的核心共识。在碎片化时代,观众日均刷剧时间虽达 101 分钟,但更倾向于在吃饭、通勤等间隙快速获取内容,短剧每集 10 分钟左右的强反转剧情,恰好适配这种观看习惯,而长剧动辄数十集的铺垫的叙事模式,已难以留住当下的观众。
成毅的 “预言”:从争议言论到市场印证
这场长剧遇冷,让三个月前成毅的直播言论再次被热议。当时他主演的《赴山海》热度未达预期,直播中提及 “看剧需要耐心”,被部分观众解读为 “内涵短剧”“甩锅观众”,引发群嘲。
但回溯语境不难发现,成毅的言论更像是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感知 —— 他察觉到观众耐心正在流失,甚至 “恨不得十分钟看完一部剧” 的现状,只是表达方式引发了误解。其粉丝后续拉踩短剧 “缺乏深度” 的言论,进一步放大了争议。不过一个月后,成毅正面回应,坦然承认短剧对长剧的冲击,认可其爆火的合理性。
如今《天地剑心》的市场表现,恰好印证了他最初的担忧。即便这部剧在剧情上有所创新,仍难敌短剧的竞争压力,被网友调侃 “不如短剧带感”。这也说明,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,仅凭演员号召力或单一剧情亮点,已难以支撑长剧突围,“流量明星扛剧” 的时代正在落幕。
短剧逆袭:500 亿市场的流量密码
短剧的强势并非偶然。截至 2024 年 6 月,短剧用户规模已达 5.76 亿,超过网约车、外卖等主流应用用户数,红果等平台月活用户甚至超越部分传统长视频平台。《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 2》等爆款短剧,更是创下 30 亿播放量的惊人成绩。
短剧的成功,核心在于精准适配市场需求。快节奏叙事是其核心优势,每集密集的反转、强冲突的剧情,让观众无需长时间投入就能获得情绪满足;题材上覆盖甜宠、复仇、修仙等多元类型,精准击中不同受众偏好;而碎片化的观看场景,更是完美契合当代人忙碌的生活节奏。
值得注意的是,短剧并非 “低质量” 的代名词。部分作品已开始追求内容升级,如《云渺 4:绝嗣佛子》融合悬疑志怪元素,《家里家外》以方言展现家庭温情,豆瓣评分达 7.9 分,打破了大众对短剧的刻板印象。四大视频平台也纷纷加码短剧布局,从基础设施搭建到分账激励,推动行业走向规范化。
行业变局:长剧与短剧并非 “非此即彼”
长剧的遇冷与短剧的崛起,本质上是内容供给与观众需求的重新匹配。长剧并非失去市场,而是需要突破传统模式 ——2024 年《庆余年第二季》《唐朝诡事录之西行》等优质长剧,仍凭借深厚的剧情内涵和精良制作成为 “剧王”,证明观众对高质量长剧的需求依然存在。
行业专家指出,长剧与短剧并非竞争关系,而是互补共生。短剧满足用户的即时娱乐需求,长剧则以文学性、深度思考提供审美体验。成毅在回应中也提到 “市场会变”,暗示长剧仍有回归主流的可能,关键在于能否平衡深度与节奏,借鉴短剧的叙事优势,同时保留自身的内容厚度。
对于从业者而言,这场变局是挑战也是机遇。长剧需要放下 “优越感”,正视短剧的市场价值;短剧则需提升内容质量,摆脱低俗化标签。未来的剧集市场,或许不再是长剧与短剧的对立,而是两者相互借鉴、各展所长的新格局。
网站地图